※什么是预防接种? 答: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力,得到对这种疾病的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 ※预防接种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 答: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包括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老年人等)。 ※预防接种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答:①预防接种管理。医务人员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采取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核查和整理1次。 ②预防接种服务。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或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应急接种或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③对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进行处理和报告。 ※什么是国家免疫规划? 答: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群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这些疫苗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等15种传染病。其中有的疫苗是在流行区才接种,如: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 ※怎样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有什么用? 答: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家长尽早携带《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领取接种证和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接种证是个人规范接受免疫接种的记录和凭证。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要长期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千万不要丢失。 ※0~6岁儿童健康包括哪些内容? 答:0~6岁儿童健康管理内容包括: ①新生儿家庭访视。 ②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③婴幼儿健康管理。 ④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答:新生儿出院1周内,儿童保健医生会到家中对新生儿进行访视。 内容包括: ①观察和询问儿童出生及疫苗接种的情况。 ②了解新生儿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等情况。 ③医生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 ④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⑤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还要提醒家长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在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拉萨哪家医院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fjpx.com/jbyf/21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