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浩浩荡荡得到来,天气越发燥热,正值炎夏,养生自然不能马虎。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根据时间推算,今年三伏天的时间是7月12日至8月20日,一共四十天。 都说冬病夏治,在加上暑邪旺盛,养生自然不能松懈。三伏天的养生,首推的恐怕就是三伏贴了。 何为三伏贴?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疗法中最为盛行的一种。在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是治疗肺脏疾患的最佳时机。 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能刺激穴位,使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因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故能保护脏腑,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避免了打针吃药之苦。 适应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容易感冒等 2.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风、产后头痛等 4.四肢发凉、怕冷,免疫力低下 5.其他:痹症——风湿类疾病,风寒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贴敷方法 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每伏贴敷3次,每次贴4个穴位,即贴4片。儿童每次贴2~4小时,成人每次贴6小时。但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对贴敷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 那么今年的敷贴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一张图就能轻松解答。 年三伏贴时间表 伏前加强 7月2日庚辰-7月11日庚辰 头伏 7月12日庚辰-7月21日庚辰 中伏 7月22日庚辰-7月31日庚辰 润中伏 8月1日庚辰-8月10日庚辰 末伏 8月11日庚辰-8月20日庚辰 常用穴位 天突穴 主治: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瘿瘤、梅核气等。 定位:位于人体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檀中穴 主治:胸痹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烦、咳嗽、气喘等。 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大椎穴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肩背痛,中暑,呕吐,黄疸等 定位:位于人体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膏盲穴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等。 定位: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 肺俞穴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等。 定位:位于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定喘穴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落枕,肩背痛等。 定位:位于人体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 注意事项 三伏贴并不是万能贴,并且有许多不适合敷贴的情况,以急发、实热、虚热等为病性的疾病不适宜穴位贴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 2、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 3、特殊体质(如过敏体质)及皮肤病患者; 4、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 5、孕妇 减肥、食疗、养生操、生活百科;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