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书是《拥抱逝水年华》,又是阿兰·德波顿,我也烦了,下周开始再不陪这个中年秃顶大叔玩了。这本书非常简单,一整本书,阿兰·德波顿都在回答一个问题:成为像普鲁斯特那样的作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追忆逝水年华》是神作《追忆逝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全书七卷,写了整整14年,而普鲁斯特不过活了短短五十一载。这是承载作者的毕生所历所学所思的“一生之书”。这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它开创意识流小说先河,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常被人用伟大来形容。《拥抱逝水年华》其实是名著《追忆逝水年华》的读书笔记,阿兰·德波顿用一本书的篇幅介绍了普鲁斯特其人其书。老实说,这次我觉得有点尴尬,因为我写的是读书笔记的读书笔记。我一直觉得我们应该遵守一种思维的礼节,就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不评论。我压根没看过《追忆似水年华》,甚至连节选都没有读过,我实在是没办法假装我了解。可是这本书,真不是一般人能看完的,能看完的也都不是一般人。它长期盘踞「买来却读不下去的书」榜单前三名。为什么这么难读呢?它齐长无比,完整中译本足有页;还充斥着普鲁斯特式的长句,长到什么程度?原版中最长的句子,用标准印刷体排成一列,有四米长; 但繁缛冗长,难以卒读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这个,而是普鲁斯特会随时任性地抛开主题,没完没了地闲扯,旁逸斜出,离题万里。特殊的意识流写法,行文都是兴之所至,出版社的编辑看后普鲁斯特的手稿后说:“我实在搞不懂,这家伙干嘛花了三十页纸写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普鲁斯特的弟弟罗贝尔说:“要读《追忆逝水年华》要先得一场大病,或是把腿折断,不然哪来那么多时间。” 但即便如此也不影响这部作品的伟大,比如著名作家毛姆就这样评价他:“就在我们这个时代,法国产生了一位堪与历代大师媲美的伟大小说家。那就是马塞尔?普鲁斯特。……我自己就曾说过,我宁愿读普鲁斯特读得厌烦,也不愿意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来解闷。”不过我觉得人跟书也是讲缘分的,反正我暂时还不准备看这本史上最难读的书。成为普鲁斯特的体验很差《追忆逝水年华》那么厉害,但我想应该没有人愿意成为普鲁斯特。成为普鲁斯特的体验太差了!他的身体比林黛玉还弱。从十岁开始哮喘就跟着他,后来严重到一天发作不下十次,一次喘一个多钟头的程度;他进食困难,一天只能吃一顿,不能再多。但吃这么少还是消化不良,每两星期要用强力泻药通便一次,外加小便灼痛,这搁谁受到了啊;他皮肤过敏,香皂、香水之类的都不能用,衣物要送到专门的洗衣店,用不含刺激成分的洗衣粉洗涤,也因为这样他更喜欢穿惯了的旧衣服;他极度畏寒,但因为哮喘又受不了烟火气屋里不能生火,所以总是感冒伤风不断;他被咳嗽纠缠,自称像个患了百日咳的孩子;他还怕老鼠,怕噪音,弱视,牙疼,患眩晕症,被病痛折磨,长期失眠。 他身体羸弱,脆弱敏感得就像豌豆公主,有一回从巴黎到凡尔赛的叔叔家做客,回来连家里的台阶都爬不上去,觉得自己不适是因为凡尔赛的海拔比巴黎高八十三米。 所以35岁以后他几乎足不出户,一心写书,直到去世。他特别恋床,床成了书桌,办公桌,他曾经说”当你伤怀之时,躺到温暖的床上去,在暖和的被中,一切的努力,挣扎都已放弃,瑟瑟发抖呼号如秋风中的寒枝,也自有一份惬意”他喜欢同性,但不是失恋就是在失恋的路上,阿兰说他对爱情的渴求近乎神经质,在追逐爱情的笨拙却无可救药。他是奇葩妈宝男,最怕的事是离开自己的母亲,三十多岁了依然像小男孩一样叫自己的母亲“妈咪”。晚上失眠会给母亲写信,放在母亲房间门口,母亲第二天早晨看。他无业,在成功的父亲面前很自卑,深恐成为父亲诸事顺遂的一生的败笔。但他对19世界末一般中产阶级趋之若鹜的职业毫无兴趣,唯独钟情于文学。作为一个乖儿子,也试过父母首肯的行当,比如进外交部,当律师,做股票经纪人。但试过两周律师就被吓坏,进外交部要离开母亲远行,他当然不肯了。最后当上了图书管理员,但三天两头请假,五年后图书馆终于忍无可忍地把他辞退。 所幸他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是个小有成就的医生,母亲是证券经纪人的女儿,所以可以做个像贾宝玉一样的富贵闲人。三十岁时普鲁斯特自我评价:“没有快乐,没有目标,没有行动,也没有抱负,有点是已经到头的人生路,是父母忧心忡忡的每日一穴治疗便秘急性胃肠炎每日一穴治疗便秘急性胃肠炎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fjpx.com/jbzd/19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