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之声余海军父亲教给我的独特医术

时间:2018-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余海军:

陕西省榆林市基层医生

基层医生俱乐部特约通讯员

我叫余海军,是一名来自陕西绥德的基层医生,出生于医学之家。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酷爱医学。为了更好地传承父亲的医术,我选择了学医,并就读于延安医学院,学习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后我继承了父亲开办的诊所,一恍在基层医生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

我受父亲影响很大。父亲曾是我县远近闻名的全科医生,擅长内儿针灸科,是乡亲们挂在口中的“余贤医生”。一方面父亲的行医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另一方面父亲传给我许多非常神奇有效的治病绝招,让我受益终身。

记得一年冬天的傍晚,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娃冲进诊所,大喊:“余大夫!余大夫!快救我娃!我娃抽风哩!”父亲急忙给娃扎针施救,不一会娃儿“哇!”的一声哭出来了,大家才松了口气。接着父亲又给娃儿打了退烧针,他的病情慢慢的稳定下来了。此时夜已深了,我让父亲歇会,他却让我去睡,坚持自己守着患儿,一会儿查体温,一会儿听诊,一会儿给患儿喂水,整整一夜不停地观察着……突然“扑嗵!”一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患儿家长大喊:“余大夫!余大夫!你醒醒!你怎么了?”我一轱辘趴起,只见父亲晕倒在地上,他额头上划开一道深深的血印,我立刻扑过去抱住父亲掐住人中按摩。一会儿他慢慢地睁开了眼,患儿家长满脸愧疚对父亲说:“是我们害了你呀!”父亲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没事。”又对我说:“别怨他们,我就是有点累。”我的眼泪哗的一下涌了出来:“都60岁的人了,还带着病,你为何这样硬撑哩!拿自己的生命换取别人的健康……”这时天放亮,我给父亲处理好伤口后送他去休息。

就是父亲这份舍己为人的精神感染着我,鼓舞着我,让我在今后的行医路上也尽我所能去帮助患者。

父亲是我的榜样,虽然他已逝世,但行医路上留下的感人故事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坚定了行医的决心。

俗话说:踏着巨人的脚印走路又稳健又安全;站在巨人肩上瞭望看的更高望的更远。

父亲除了给我精神上的鼓舞,还把他一生所学、所总结的宝贵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我,他给我铺开一条行医之路,我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平顺、稳健。

下面分享一下父亲传授给我的独特医术,供各位同行交流、讨论,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父亲传授的治“疹”绝招:

1、辨“疹”口诀:

父亲善于总结临床经验,把它编成顺口溜,如关于“疹”的口诀:1水2猩3天花,4麻5斑6伤寒,疹出热退是急疹。

意思是说:发烧第1天出水疱的疹是水痘,第2天出细沙样疹是猩红热,第3天出疹呈向心分布的是天花(现已绝种),第4天出粘膜斑的疹是麻疹,第5天是斑疹伤寒,第6天是伤寒,疹出热退是幼儿急疹。

我牢记了父亲总结的辨“疹”口诀,并运用到临床上。

2、治“疹”实例:

一年春天有位50岁的患者因发烧咳嗽3天,前来就诊,经查:眼结膜红肿充血,畏光流泪,咽红,呼吸粗糙,余(-)。我以上感处理。患者于第二天又复诊(发烧已4天),咳嗽日增,体温渐高。父亲先查后没言语,让我再仔细检查,当我让患者张口时,发现第二磨牙处有麻疹粘膜斑,“不可能吧?50多岁的人会得麻疹?我心里暗自嘀咕,不太敢确定。父问我是啥病?我半遮半掩地低声说:“是麻疹?!”父郑重地点了点头说:“肯定是麻疹!”于是开了解表透疹的药,第二天头面耳后麻疹斑全出来了,真是绝了!可我又纳闷了,书上说:“麻疹的发病年龄段是8月~12岁,也在这个年龄段防疫站才注射麻疹疫苗的,而这患者远远超出了年龄范围怎么会的麻疹?”父亲说:“书本上是死的,而实践是活的,临床上要灵活应用,不能死搬教条。”父亲的话使我茅塞顿开……

在父亲去逝后,我又收治近千例麻疹病例。如:一例4月大的麻疹女婴,那是一例麻疹并发肺炎的患儿,医院按肺炎和皮肤过敏治疗,病情加重前来就诊,他们也认为8月以下的婴儿不会出麻疹。其实先天身体虚弱免疫力差的患儿也同样会被感染的。于是我按麻疹并发肺炎对症下药,一周痊愈。治好了这个患儿,其家属对我非常感激,并送我一块“华佗再世”的匾,对于这块匾我不敢承受,但是我父亲可以,我代我父亲收下了。是父亲留下的治疹技术,让我治好了这个婴儿。

又有一儿童8岁曾因医院诊治,大夫开了青霉素肌注,第二天患儿皮肤通红一片,伴出细沙样的疹子,于是大夫赶紧停用青霉素,换抗过敏药物治疗4天病情加重。家属带患儿前来我这里诊治,我仔细盘问检查,确诊是猩红热,续用青霉素治疗一周痊愈,对此我很欣慰。

二、父亲传授的针灸技巧:

“肚腹山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廉泉,面口合谷首,胸腔若有病,穴与内关谋。”这是中医针灸口诀,父亲让我熟记这些,遇到危急病人,马上用上,很实用。

意思是:肚子和腹部疼取双足山里穴,腰背疼痛有病取委中穴,头颈疾病寻找廉泉穴,面部和口有病找合谷穴,胸腔如果有病找内关穴。

熟记这些口诀,对于我们在临床中遇到急症病人很有帮助的。

一年端午节有位男青年吃了粽子后腹痛结症,我遵循针灸口诀取双足山里,内关穴立竿见影,5分钟治愈。

很神奇吧?治病是立竿见影。

三、善于总结,熟悉各种药物正负作用:

父亲除了看病认真外,而且对每一种药物正负作用认识的很透彻,对于患者的用药很严谨的。他把所总结的药物正负作用传授给我,并把严谨用药的思想灌输给我,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有位患者因呕吐、医院就诊,结果服药后出现椎体外系反应——抽搐、眼睛上翻。这时这位患者急忙来我这里就诊,我遵循父亲传授的经验,知道这是服用胃腹胺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一问果然是服用了这种药物,连忙用安定、安坦对抗治疗,药到病除很快治愈。为此这位患者家属翘起大拇指对我说:“神医呀!”

我分享这个例子,是想提供给各位医生同行借鉴意义。作为基层医生,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熟悉各种药物的正负作用,给患者用药时应该严谨再严谨。

四、父亲传授的直肠给药绿色疗法:

70年代父亲就用灌肠治疗很多病,那时候的用药也比较单一,如菌痢用呋喃西林,抽风用安定、水合氯醛,便秘用肥皂水,退烧用安乃近加黄连素灌肠,就这样还疗效特别显著。那时也不知直肠吸收的途径,含双氯灭痛、吐温80、脂类维生素的针剂都可以用于直肠给药。

自从我接触了雾化吸入和直肠给药的新疗法后,知识面拓宽了,有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越深了,如灌肠的配伍禁忌与输液相同等,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拓宽了。

如有一患儿菌痢,我先用氯化钠清洁灌肠,后用抗菌消炎药保留灌肠,这样充分提高了生物利用度,达到更快捷更有效的治疗。又如有一患儿得的是医院住院治疗半月效果不佳前来我这里就诊,我用头孢、阿奇霉素灌肠收效甚益。阿奇霉素,和多数头孢药不能肌注,但灌肠能用。

直肠给药疗法既方便了医生,又造福了患者;既降低了医疗风险,又提高了医疗质量;同时博得了群众的好口碑。这确实是我们医生行医的好法宝。

父亲为我谱写了辉煌的医学之路,真是前人播种后人收获。我决不辜负先辈的心血,定当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将父亲传授给我的医术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共同进步,共同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而努力!

最后祝愿各位同人“医路平安,医帆风顺,医业辉煌”!

(作者:余海军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经过本平台同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北京平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fjpx.com/jbzd/87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