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联疫苗,被偷梁换柱了么

时间:2016-12-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事件背景昨晚,多名网友告诉我重庆市某接种门诊涉嫌将五联疫苗偷梁换柱,很多家长聚集在接种门诊门口,当地出动了大量警察维持秩序。经过一夜发酵,一些信息浮出水面,我先来把目前掌握的情况梳理一遍:信息主要来源于医信妇儿频道的报导,如下:一位细心的妈妈在涉事接种门诊给宝宝接种第1剂五联疫苗时,看到接种医生使用五联疫苗包装中拆出的标配注射器(标题图中右侧的蓝色针筒)进行接种。这位妈妈去涉事接种门诊给宝宝接种第2剂五联疫苗时,她发现接种医生没有使用标配的注射器,而是用了普通注射器(标题图中左侧透明针筒)。她问医生何故,医生表示标配注射器被污染了。宝宝接种第3剂五联疫苗时,这位妈妈去了重庆妇幼保健院。妇保院护士告诉她,标配注射器被污染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位妈妈又到涉事接种门诊观察其他孩子如何接种五联疫苗。她发现有的孩子使用包装盒里的标配注射器,有的孩子使用普通注射器。她质疑接种医生时,医生又说是标配注射器污染了。经质疑后,接种医生放弃使用普通注射器,改用标配注射器。在场家长报警后,涉事医生离开了现场。之后有消息称,涉事接种门诊进货的五联疫苗数量少于接种数量。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情况,并承诺会尽快向群众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事件分析我的判断:五联疫苗被掉包可能性很大。理由如下:①标配注射器反复被污染一说不成立上图是五联疫苗的原始包装,包括一支标配的注射器和一支疫苗瓶,全部封装在密封的塑料包装内,注射器针头有针帽保护。注射器内预装了液体剂型的白百破疫苗和脊灰疫苗,疫苗瓶内是冻干粉剂的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涉事医生所称的标配注射器被污染的情况,只可能发生在取出注射器并卸下针帽后。这时,如果注射器掉在地上或是针管针头碰到了其他物品,才能说其被污染,否则我很难想像出来注射器是如何被污染的。退一步说,如果真的发生了注射器被污染的情况,也可以对针筒和针头进行消毒,并挤掉一小部分可能受污染的疫苗液,不需要用其他注射器来替代。我很难想像,如何把标配注射器里的疫苗液转移到其他注射器内(这个过程污染概率可能更高)。宝妈作为旁观者,在涉事门诊观察到有一些孩子使用普通注射器接种五联疫苗。接种医生都将其解释为“标配注射器被污染了”,这个解释实在苍白无力。戴针帽的注射器,怎么那么容易被污染呢?补充说明:上图中的五联疫苗,产于年。其注射器针筒上的贴纸为白色,该事件中的五联疫苗注射器针筒上贴纸为蓝色。生产企业何时更换的针筒贴纸包装,这个我不清楚。所以,不能泛泛地认为“如果自己孩子接种五联疫苗的针筒不是蓝色的,就一定是被掉包了”。②当事医生的表现当被家长质疑给孩子打的五联疫苗是否假疫苗时,当事医生未做正面回应,选择了回避。如果真的只是注射器被污染,医生完全可以告知家长疫苗是真的,没有必要选择回避。③疫苗账目已有消息说涉事接种门诊五联疫苗进货数量和接种数量差距较大,这个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五联疫苗的入库数量很容易查清楚,但如果涉事医生有意做手脚,把接种数量调查清楚,有一定的难度。接种门诊内部,涉事医生可以通过虚假登记的方式,隐瞒五联疫苗接种记录。但是,孩子的接种证上肯定会登记在五联疫苗栏目里,如果漏登记或错误登记,家长很容易发现。所以,要调查清楚到底登记接种了多少剂五联疫苗,需要联系该门诊可能接种过五联疫苗的孩子,逐一核实其接种证上是否有五联疫苗接种记录,并汇总剂次数。④接种门诊的日常管理有网友提供给我一份涉事接种门诊在接种证上登记的接种记录,缺少了生产企业、疫苗批号和接种医生签字,见下图。接种证是法定证件,接种记录具有法律效应。接种疫苗后,按要求填写接种记录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该接种门诊能填出如此不规范的接种记录,足以证明接种门诊平时疏于管理,对疫苗做手脚也并非难以理解。上级疾控中心是否对该门诊进行了认真的督导,我也表示怀疑。你能怎么做?在涉事接种门诊接种了五联疫苗的孩子,我建议等待调查结果。一定要明确到底接种的是什么东西,再决定是否需要补种。涉事的家长们可以联合起来,推选1~2位信得过的人做代表,与调查组进行沟通,并尝试是否能参与调查。为了尽量避免类似事件,我建议你在接种时注意以下4点:①接种前的登记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地址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fjpx.com/lcbx/58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