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患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等症。如小儿消瘦或过胖、脸色发青或黄、易流口水或口水过多、舌苔白厚或黄厚、易出现湿疹(湿疹的病根在于脾胃虚弱、生湿化热)、厌食或饮食过多(无节制)、腹胀有气、排气多或放屁有味、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多,大便质地不好如蛋花样便或便水或水便分离)、便秘、尿床频繁或小便偏多等。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来解决,选取大椎、身柱、中脘、神阙、脾俞、胃俞、四缝等穴进行施灸。 艾灸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孩子生长发育,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良好的效果。 一、大椎穴大椎穴属于督脉,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寒、肃肺宁心的作用,是全身退热之要穴,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是小儿一个很重要的施灸部位。从经络循行的方向来分析,阳经是从头向下循行的,凡是与头部有关的疾病,也要在大椎穴施灸。此穴主治外感、疟疾、寒热无汗、咽痛、咳嗽、哮喘、头疼、癫痫、癔症、惊风、角弓反张、骨蒸盗汗、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病症。 二、身柱穴身柱穴有身体的支柱之意,在背部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身柱穴属于督脉,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还具有益智健脑的作用,可通治小儿之病,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可以治疗和预防小儿感冒、疳积、惊风、便溏等疾病,是小儿预防疾病和保健的很重要的部位。通过身柱穴施灸,大多是孩子食欲和抵抗力会提高。对于体质较弱,易患感冒的小儿,可配风门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大椎穴施灸。 三、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中脘穴的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中脘穴施灸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让它健运起来,因为艾灸有温补的作用,对于消化不好,脾胃运化功能差的小儿有很好的疗效。 四、脾腧穴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的背俞穴,具有益气升阳,健脾和胃,利湿升清。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等。常常按压脾俞穴,可以健脾化湿、生血运化、养胃补气。 五、胃俞穴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具有健脾和胃、止呕,从而保证食物被人体正常地消化和吸收。此穴施灸可有效的治疗由于胃肠消化系统病症。 六、神阙穴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接受营养,脐中的神阙穴是任脉的的要穴,任脉总领人一身的阴经,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所以神阙为经气的汇海,五脏六腑之本,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是生命之根。 艾灸神阙穴可以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效果。 七、四缝穴四缝穴位于第2、3、4、5掌面(以小儿掌面为准)第1、2节横纹中央点处取之。可以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小儿惊风、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等症均有良好的效果。 因小儿皮肤娇嫩,将灸条点燃后在身柱穴上熏灸,一般每次灸5~15分钟,开始时隔日灸一次,灸治一个月后可减少施灸的次数,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1~2次即可。 小儿的施灸时间,一般2岁的以内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钟左右,不要太高的热度,温温的即可。3~5岁的孩子,可以每穴艾灸5~10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需注意的是尽量给孩子吃新鲜的营养丰富的食物,不吃寒凉及冷藏的食物,孩子的身体才会越来越强壮。 热烈祝贺君竹丽人品牌11月19日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上市!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与专家一道煮酒论养生~↓↓↓ 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fjpx.com/lcbx/60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