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延龄 李家庚 编辑:经方全球同学会 葶苈子 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播娘篙(南葶苈子)和独行菜(北葶苈子)的成熟种子。味苦、辛,性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1.泻肺平喘 如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痈,喘不得卧”或“支饮不得息”;大陷胸丸治“结胸者,项亦强……”。方中葶苈子之用,《神农本草经》谓能“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开宝本草》谓“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证之于临床,葶苈子确为泻肺消痰定喘的良药,凡痰涎壅盛、咳嗽喘促之实证多用此开泄肺气,泻逐痰饮。《本草经疏》总结说:“葶苈,为手太阴经正药,故仲景泻肺汤用之,亦入手阳明、足太阳经。肺属金,主皮毛,膀胱属水,藏津液,肺气壅塞则膀胱与焉,譬之上窍闭则下窍不通,下窍不通,则水湿泛溢为喘满、为肿胀、为积聚种种之病生矣。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阴能下行逐水,故能疗《本经》所主诸病。” 2.利水消肿 如葶苈大枣泻肺汤、己椒苈黄丸、牡蛎泽泻散均用葶苈子利水逐饮,治疗“一身面目浮肿”、“肠间有水气”及“腰以下有水气”之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的实证。《本草经百种录》载:“葶苈滑润而香,专泻肺气,肺如水源,故能泻肺即能泻水。凡积聚热从水气来者,此药主之。”“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故《伤寒论》中承气汤用大黄,而陷胸汤用葶苈也”。《别录》谓:“下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至于后世《外科精义》与大枣治头面手足肿;《三因方》和荠菜根治肿满腹大;《外台秘要》用汉防己治疗暴中;《补缺肘后方》配杏仁治大肠水气,葶苈子之用,未出左右。 此外,鳖甲煎丸还用葶苈子配瞿麦、石韦通利水道,除痰消癥;小儿疝虫蚀齿方用葶苈子配雄黄外用杀虫解毒。 用量用法: 仲景用葶苈共计6方。 1.用量 用葶苈6方中,只有5方注明用量,其中半升、1两、1分者各1方,如鸡子大者2方。今用量为3~10g。 2.炮制 6方中在4方注明“熬”,即火炒;1方注明熬令黄色。今多炒熟入药,亦有用蜜炙者。 3.用法 仲景有5方是内服;1方为外用。今人用多以水煎服,因药用为种子,宜包煎。 使用注意: 1.凡肺虚喘促,脾虚肿满之症忌用,《本草经疏》谓:“不利于脾胃虚弱及真阴不足之人,凡肺满由于脾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溢,小便不通由于虚无气以化者,法所咸忌。” 2.葶苈有苦、甜两种,《汤液本草》载:“葶苈,苦,甜二味,主治同。仲景用苦,余方或有用甜者,或有不言甜,苦者。大抵苦则下泄,甜则少缓,量病虚实用之,不可不审。” 药理研究: 含芥苷和脂肪油。药理研究表明,有祛痰、平喘作用,并能加强心肌收缩力,从而使循环改善,肾区血流增加,故有强心、利尿作用[1]。 临床应用: 1.心力衰竭 用炒葶苈子粉10g,早,晚用米汤或红枣汤送服,每日2次。治疗20例心力衰竭患者,在2~3天后出现尿量增多,第5天达高峰,随着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胸闷咳嗽、喘息不得卧等症状随之好转[2]。 2.自发性气胸 用葶苈子15~30g,配大黄、桑白皮、厚朴、枳实等治疗自发性气胸11例,通过X线摄片,症状体征在3日内完全消失者8例,1周内痊愈者2例,半月内痊愈者1例[3]。 此外,用葶苈子为主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痰多咳喘[4]及肾炎浮肿[5]等,均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杨永良,《中药学》,湖北科技出版社,:61 [2]董圣群,《中医报》,,5:17 [3]刘灿明,《湖北中医杂志》,:(4) [4]李大卓,《中医杂志》,,(10):43 [5]任寿山,《中医杂志》,,(2):40 本文摘自《张仲景医学全书·张仲景药物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1月第2版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全球中医人学习经方的平台 经方,即医圣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之方。学习经方,可接受辨证论治原则的训练,认识中医学的本质特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学习仲景理法方药的应用,明方剂之源、方剂变化的方法与策略,领会中医的医学认识方法,训练中医的思维。 请您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